高考网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上海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西藏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陕西 - 甘肃 - 新疆 - 青海 - 宁夏 - 全国

  • 2017年高考生物模拟题(7):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B.草原群落中的动物没有垂直结构

    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该杂草地与农田相比固定太阳能总量降低了

    解析:选C。动物的性成熟时间推迟,会导致繁殖周期延长,出生率降低,A错误;任何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多,说明食物链越长,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损耗的就越多,C正确;杂草地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农田多,因此杂草地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也较农田高,D错误。

    2.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遭到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杨树、白桦在被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竞争关系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选B。虽然红松林被破坏,但当地依然存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所以发生在这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演替的各个阶段,生物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群落演替正是优势种群不断更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3.(2015·甘肃兰州高三模拟)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λ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前4年间和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第4年到第5年间和第9年到第1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C.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

    D.从第4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直到第9年,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选D。由题中信息可知,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由图可以看出前4年该种群的λ值都是1.5,因此该种群呈“J”型增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λ值都是1,因此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A错误。第5年该种群的λ值是1,因此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同;第10年该种群的λ值是0.5,因此第10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9年的一半,第9年到第1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B错误。从第4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且一直保持到第9年,第10、11年的λ值都是0.5,第12年的λ值是1,第13年的λ值是1.5,因此第13年的种群数量是:第9年的K值×第10年的λ值×第11年的λ值×第12年的λ值×第13年的λ值,即K×0.5×0.5×1×1.5=0.375K,C错误、D正确。

    4.(2015·甘肃兰州市高三实战)如图中a~d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的高低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群b种内斗争最激烈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b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

    C.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最可能是最高营养级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解析:选B。在一个种群中,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A正确;物种丰富度越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B错误;因能量沿食物链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越少,C正确;基因多样性越丰富,在剧烈的变化中被淘汰的可能性越小,D正确。

    5.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一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率(%)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g/kg) 物种数 个体数 甲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乙 不干预 8 9 28 11.9 A.边坡甲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B.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C.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持续加剧

    D.边坡甲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但乙属于初生演替

    解析:选A。据表可知,甲(种植植物)比乙的土壤动物多,说明与移栽植物有关,A正确;根据群落演替的规律可知,在没有移栽乔木的情况下,甲仍有可能发生群落演替长出乔木,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C错误;甲和乙发生的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6.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分析,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花鲢

    B.从图中分析,白鲢与水蚤的关系是竞争

    C.大量捕捞花鲢后,短期内白鲢种群总数量将增多

    D.大量捕捞白鲢后,短期内水蚤种群总数量将下降

    解析:选B。题图中有2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花鲢、乌鱼;白鲢与水蚤有共同的食物来源,故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的食物减少,则会大量捕食白鲢,白鲢数量会下降;大量捕捞白鲢后,水蚤种群总数量将增多。

    7.如图,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三大生物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B.丙通过②获得的能量要多于通过③获得的能量

    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乙、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解析:选C。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甲、乙不是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关系,因此二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并不能用10%~20%表示;②是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③是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二者的大小无法确定;箭头可以表示甲生产者的物质被乙消费者利用,同时能量传递到消费者中,甲、乙含有的物质被分解者丙分解的同时,能量被丙利用;丙不属于食物链成分,乙、丙之间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8.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代表能量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3

    B.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C.蜣螂利用的能量N6属于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中的一部分

    D.适量放牧牛、羊会增大N2与N1的比值

    解析:选A。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及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N2,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N5,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2;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只能从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能反过来;蜣螂利用的是牛、羊粪便中的能量,而牛、羊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因此蜣螂利用的能量属于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中的一部分;适量放牧,会减少因叶片相互遮挡以及竞争造成的部分牧草死亡等问题,有利于草的生长,因此能增大草对光能的利用率,即增大N2与N1的比值。

    9.(2015·云南昆明质检)图1为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2是已知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①~⑤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

    B.增加图中A、D、E等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在图2中,若生产者有10 000 kg,则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有100 kg

    D.图2中的戊、丁分别属于图1中的A和E

    解析:选D。根据碳循环图解特点可知:图1中的A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的CO2,B是分解者,D、E是消费者;图2中的戊是生产者,其他都是消费者。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这些都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项正确;生产者(戊)有10 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丁,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情况下,要质量最多,则食物链应最短,则有10 000×10%×10%=100(kg),C项正确;图2有3条食物链,其中丁处于第三、四两个营养级,而图1中的E表示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D项错误。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选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A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B正确;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正确;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11.(2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农业上为了防治棉花蚜虫,可在棉田内或棉田周边少量种植玉米、油菜、高粱、苜蓿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可以招引、培养天敌,诱集棉花蚜虫,并阻止外来棉花蚜虫的进入。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某种棉花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法。合理调整农作物布局对棉花植株上蚜虫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蚜虫与棉红蜘蛛均吸食棉株的汁液,在生态系统成分中都属于________,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棉田中生物种类的增加可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

    解析:(1)由于蚜虫的活动范围小,因此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棉田内或棉田周边种植玉米、油菜、高粱、苜蓿等农作物可以招引、培养天敌,诱集棉花蚜虫,并阻止外来棉花蚜虫的进入,因此棉花植株上蚜虫的迁入率小于迁出率。(2)棉花蚜虫与棉红蜘蛛均吸食棉株的汁液,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它们由于争夺食物构成竞争关系。(3)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答案:(1)样方 蚜虫的迁出率大于迁入率 (2)消费者 竞争 (3)抵抗力

    12.(2015·云南省高三统一检测)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填字母)。伴随能量的输入,碳元素以__________形式进入生物群落。f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部分,其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

    (2)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可用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表示。g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所利用的能量值,其获得的h来自第________营养级。

    (3)该农田弃耕后,可能发生的演替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在此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下降。若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

    解析:(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a。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是二氧化碳。f表示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值。(2)c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g表示以粪便、遗体等形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值。h表示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产者(第一营养级)。(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增多、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上升,而恢复力稳定性下降。如果弃耕农田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最可能是由于缺少水分。

    答案:(1)a CO2 热能

    (2)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值 d 分解者 一

    (3)恢复力 水

    13.(2015·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高三适应性检测)鄱阳湖平原中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12年(养殖前) 2015年(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 物种数 13 5 生物量(湿重kg/1 000 m2) 560 20 浮游藻类 物种数 11 20 生物量(干重g/m3) 2 10 鱼类 物种数 15 8 生物量(湿重 kg/1 000 m2) 30 750 虾、贝类等小型动物 物种数 25 8 生物量(湿重kg/1 000 m2) 55 13 (1)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年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类等小型动物,不摄食饵料,按目前的状态发展,2015年后的一个时期内,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若浮游藻类继续大量繁殖,则会危及养殖鱼类的安全,甚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由这种原因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的时间往往发生在一天中________(填“凌晨”、“中午”或“傍晚”),因为此时间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水生高等植物在养殖鱼类后明显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有植食性鱼增多后捕食水生高等植物增多、浮游藻类大量繁殖与水生高等植物形成竞争。(2)人工养殖时投放了饵料,饵料中含有能量,因此,2015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投放的饵料中的能量。(3)虾、贝类等小型动物在2015年生物量减少,若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类等小型动物,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可知肉食性鱼类的生物量将会减少。(4)白天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

    放氧气,水中的氧气含量高,但晚上浮游藻类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水中的氧气,因此,与中午和傍晚比,凌晨时水中的氧气含量最少,此时鱼类容易死亡。

    答案: (1)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多,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2)饵料中的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减少 (4)凌晨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最低

    14.黄柏是经济价值极高的常用中药材,树皮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湿、疗疮之功效,不仅用于中药饮片、中成药投料,还是提炼黄连素粉的主要原料。此外,黄柏木还具有抗菌、抗毒的功能,永不虫蛀,加之该树种底色金黄,质地坚硬,不走形,正逐步走俏于国内外木材市场。请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题干资料,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角度说明,黄柏具有________价值。为了保护野生黄柏免遭过度的砍伐和破坏,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就是进行________保护,即建立黄柏自然保护区。

    (2)要想调查某一个地区野生黄柏的数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取样调查其种群密度,并主要依据种群的________这一特征来预测黄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a~g表示生理过程。

    ①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黄柏属于________,即图中________,其通过________(填图中字母)过程消耗CO2,制造有机物,释放O2。

    ②黄柏的残枝败叶会被图中的________分解,形成无机物回归自然界。

    ③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

    解析:(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黄柏具有药用价值并可作木材,这都属于直接价值。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种群的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从碳循环的图解特点分析: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过程代表光合作用。黄柏属于生产者,其残枝败叶会被分解者分解,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答案:(1)直接 就地 (2)样方 年龄组成 (3)①生产者 甲 b ②丙 ③有机物






  编辑推荐:
  本周热点: